被上班废掉的年轻人
最近我本职赶项目,这两周一直加班。
发现我现在对加班的包容度,真的……很低……偶尔加班,就挺烦躁的
。
这几年我不像之前那么常加班了。
一方面是我本职差不多到天花板,索性推掉了一些项目;另一方面,加班现在对我来说,性价比真的太低了。
尤其在时间非常稀缺的情况下。
很多人讨厌上班,其实是讨厌加班啊,说上班把年轻人废掉,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加班把年轻人废掉了。
原本还指望下班后能弯道超车,结果,加班把弯道都塞爆了。
很久之前,我曾是一个喜欢主动加班的人,甚至一度以加班为荣,虽然那几年我的成长速度还凑活,然而回报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反而是本职放慢脚步的这几年,我的轨迹发生了很大变化。
很多时候,拼命加班不仅加不出个美好未来,反而掉入了时间黑洞中。
01有些加班,没必要
刚开始工作那会儿,我同组的一个同事几乎每天到点下班,这在办公室是个很显眼的存在。
有一次我随口问他,怎么这么早就下班呀?
同事:“我高效啊。”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在原地凌乱。
那时我的工作状态,可以用4个字来形容——
鸡。飞。狗。跳。
不懂得拒绝额外的事情,导致白天瞎忙活,晚上加班做正事;看到大部分同事都在加班,脸皮薄,不好意思下班;想给上司留个“勤奋”好印象,没事干也假装很忙……
但我的KPI绩效,并不好。
而那位几乎每天到点下班的同事,经常绩效都是A。
这事让我耿耿于怀好长一段时间。
有个残酷的真相是:常加班≠有成果。
职场本来就是结果导向。
我以前和一位HR朋友聊到这个话题。我问,你们招人,假如一个准时下班的人,一个习惯加班的人,你选哪个?
她说,要看他们的成果啊。假如两人做事结果都一样,我选择那个准时下班的人。
这话估计碾碎不少人的三观,但细品之下,我不得不承认它有道理。
同样成果他用时更短,说明能力强;每天准时下班,说明有deadline意识。如果说偶尔的加班需求能满足,那确实没什么可挑剔的。
前日本麦肯锡资深合伙人山梨广一,在《终结低等勤奋》书中表达过一个观点:
终结低等勤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准时下班。
当你的目的不再只是“工作做完就好”,而是“必须在几点下班”,就必须想办法找出一条脱困之路。
换句话说,有了这样的限制之后,人才会倒逼自己做出真正有用的努力。
02
有些加班,不值得
我一毕业就到互联网行业,加班横行,什么每周1/3/5固定加班、996、摸鱼混时长、24*7的隐形加班人口,比比皆是。
但很少有人对加班的回报满意。
回头想想,我对加班最深恶痛绝的时刻,不是凌晨3、4点的电脑前,是在发现回报远远小于付出时。
多数人不是怕辛苦,是怕辛苦得不值得。
央视财经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中国人每日除去工作和睡觉的平均休闲时间,仅为2.42小时。
可支配的自由时间,成为现代人的最大奢侈品。
正如网络那句话,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就是让他忙到没时间成长。无数人在加班中变成了上班机器,忘记了非常重要的亮点。
首先,思考需要时间。
有些人吐槽很难跳出穷忙状态,恰恰是他没有时间去思考,把时间全部拿去赚些辛苦钱。
刘润《5分钟商学院》说过:想不因遗忘而焦虑,最重要的秘诀是给大脑外接一个“移动硬盘”,把待处理事项从大脑中清除。
让大脑用来思考,而不是记事。
多数人加班时,机械性地输出,到最后只能陷入比拼劳动力的窘境。
可解决问题的根本能力,并不是靠单纯苦力,而是逻辑思考能力。
其次,改变需要时间。
很多人的状态是非常被动的,能被逼着996,却做不到用996的态度去对待正常上班以外的时间。
如果你996能有不错的收入回报,那么就好好攒下第一桶金,以后用这笔资金去做更多选择或尝试;
如果你朝九晚五、准点下班,那么就好好利用下班后时间提升自己或开拓副业。
要是你发现,工作不仅没成长、还要加班、收入又低,那真的应该认真考虑下是不是换份工作。
要不断反问自己,你现在做的事情,将来能否给你更多选择空间?
是习惯成自然?是没有其他选项?还是作为未来的基础?
答案或许就呼之欲出了。
03
追求时间回报率
之前看过一个观点,衡量一个人的职业化程度有个角度:时间颗粒度。
它代表着管理自我时间的基本单位。
比如王健林,以15分钟为单位安排自己的行程,这个15分钟参加签约仪式,下个15分钟开会,再过15分钟前往机场。
有一次一个央视主持人和王健林约好了采访,那天她和摄制组迟到了3分钟,结果王健林就当着她的面绝尘而去,一分钟都没等这位主持人,弄得整个摄制组不知所措。
许多人看到这新闻感慨,王健林果然霸气,连一分钟都不能等啊。
实际上这和霸不霸气没关系。
每个人的时间价值是不同的,对时间的敏感度也不同。
有的人哪怕长期996,但一大半时间都处于极其低效且毫无目标的状态。
有的人虽然准点下班,但每天将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对时间精准把控。像日剧《派遣员的品格》里的“打工女王”大前春子,虽然坚决不加班,可上班极度专注,一切无利于完成工作的事情,她都把其称之为“时薪小偷”。
说白了,前者追求的是时间长度,后者追求的是时间回报。
对普通人来说,出身不同、背景不同、资源不同,唯有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而它正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它和金钱一样都是极其宝贵的资源。
如何利用让它更好地开花结果,提高时间回报率,决定了彼此的成长速度。
04
这年头节奏这么快,“没时间”似乎成了席卷所有人的通病。
事实上改变困境,实现时间自由+提高时间价值,是有2个方法可以同时解决的。
1、大事好好做,琐事简单做。
“二八定律”无处不在,最重要的事情永远不超过20%。按照价值高低,对各项任务排序,优先完成最有价值的20%是高效的关键。
至于不重要的事或者琐事,把他们常规化地简单做。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不把精力浪费在较小决定上,能确保你在处理重要事务时释放出足够能量。
2、做有长远影响的事情
绝大多数有价值的事情,都是遵循累积效应。那些起到决定作用的因素,通常都不在表面上。
比如加班,你有没有考虑过加班除了完成任务,能力是不是有提高?自己是不是有成长?
把一份工作做10年并不叫长期主义:你付出劳动换来薪水,即换即得啊。
假如你做的事情,在离开这家公司后对你没有帮助,就意味着你不过是赚点儿卖时间的辛苦钱而已。
最后,我想说加不加班永远不是关键,关键是你加班的意义。
有些人口口声声说没时间,可哪怕不加班他也不过是刷剧打游戏,不愿意减少哪怕1小时娱乐时间却愿意花1000块学时间管理
。
说到底,我们想方设法得到的空余时间,是希望它能让自己成为更好的模样,未来得到更多的可选空间。
人生的绊脚石总是深藏不露。
别在无尽地盲目加班中,一步步将日子榨干。
愿我们都能拥有时间自由,扩展出更精彩的人生样貌。
本文链接:http://www.xiangbuer.com/xiangmusiweikuozhan/3557.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