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个半月做出创新产品?

项不二2023-09-105651

创新究竟如何发生,如何实现?在今天的文章里,得到高研院教研长鹿宇明老师,从第15期高研院同学的毕业设计中选择了几个项目分享给你。

高研院同学的毕业设计,不是一个纸面作业,而是要把一个创新方案真实落地。一个临时组建的团队,要在一个半月时间里,把一个产品从概念到推向市场,中间的研发、制造、营销等各个环节都要有实质性的推进,本质上,这就是一次创业实战演练。希望他们的故事对你有所启发。

01

在做新产品之前

提出一个新问题

我要给你介绍的第一个毕设项目,来自深圳校区1班6组。他们做出了一个全新的牛肉干品牌,名叫“果蔬小牛”。

事实上最开始,他们也只是把毕设当成一份作业,组内的成员张若萍同学有牛肉干工厂的资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现成的产品拿来,改改包装就可以交差。

这样几次小组开会,大家越讨论越没有干劲,有一次,组长何楚洪戳破了这一点:“我们现在所做的似乎还局限在毕设评分的标准中,没有把它当成一个真正的产品,既然我们是实干家,就要用更大的格局去做产品。”

他的这一番话,瞬间点醒了组员们,大家开始重新看待牛肉干这个产品。

当一个产品要面向真正的市场时,它从想法到落地到底有多远?

先说产品本身,牛肉干属于休闲食品这个赛道,可以说是竞争激烈,市场上现有的品牌,比如科尔沁、张飞牛肉干等等,消费者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新品牌?

在思考产品定位的时候,他们提了一个问题:除了好吃解馋,消费者选择牛肉干还可以有什么理由?

做了大量用户调研后,他们找到了一个答案:健康。

现在的消费者在选择休闲零食时,会考虑健康的还是高热量的,吃了会不会“变胖”。基于这个洞察,于是有了在牛肉干中增加果蔬汁的方案,同时还减少配料表中的额外成分,做到只加盐。最大化突出健康这个差异点。

在设计产品包装的时候,有同学提议,能不能用火龙果的颜色,这个颜色放在货架上很打眼,但也有人质疑说:“这种偏向于紫粉的颜色,会不会太偏向女性,削弱了男性用户的购买欲呢?

这个时候,张若萍同学从事游戏设计的经验起了作用。有一款游戏叫奇迹暖暖,整体颜色就是偏粉,但它的男性用户占到了近50%。这就说明,粉色色系其实并不是女性用户的专属,男性用户同样适用。

最终他们确定了火龙果色加绿色的撞色,用女孩拿着牛肉条的形象作为包装。

现在,他们小组同学已经注册了果蔬小牛的商标,要把这个产品当成一个创业项目认真推进下去,就在最近,果蔬小牛就能在线上开售。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讲过:“创新为何如此难以预料和维持?这是因为我们一直没能提出正确的问题”。果蔬小牛的起点,就是源自彼此激发讨论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好问题。

杭州校区4组同学的毕设项目,也是源自一个好问题的启发。他们组汪晴同学的企业主要做海产品鲈鱼,主要做的都是企业客户,包括给其他品牌做贴牌。

他们的毕设项目,是帮助汪晴的企业从B端转向C端的品牌营销问题。这个C端的产品也是鲈鱼为主的休闲类零食。

以前做B端时,品牌营销相对简单,但C端的营销,特别是线上,哪有这么多时间让消费者来了解你,在屏幕前,可能看一眼就划走了。

怎么才能让消费者知道,鲈鱼的高营养价值呢?

组内的孙业达同学从事广告行业多年,他基于经验提出了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群,对鲈鱼类产品的购买理由是不同的,那怎样直观地告诉消费者,你为什么要选择鲈鱼类产品?

他们一同商讨出购买鲈鱼的不同消费场景,并将购买理由直接显示在包装上,比如健身的人买到的鲈鱼零食产品是带有撸铁形象的,包装盒上标注着高蛋白字眼。

再比如主打孩子的产品,家长买到的包装上会写着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这样通过包装,用户就能更直观地知道我为什么要买这个产品。在同学的推动下,汪晴同学的新包装已经上线。

02

寻找新的用户场景

除了问出好问题,还有一个推动创新的思路:寻找新的用户场景。

我要介绍的案例是来自成都校区2组的同学,他们做出了一款创新型的青稞产品,可即食的青稞金耳羹,这个产品目前在市场上还没有人做,他们是第一个。

怎么能一开局就做出个市场空白产品呢?同组的林玉兰同学原本就是做青稞产品,但以原料形式为主,例如青稞米、青稞面粉。

青稞这种粮食作物,主要产自青藏高原,产量不多,主要的卖点是健康,特别适合三高人群,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煮饭时加一些青稞。

怎么能让青稞被更大范围的人群接受呢?他们想到了一个方向,寻找更多的用户消费场景,通过混搭其他产品,做延伸创新。

比如,大家逛街的时候,能不能买杯青稞咖啡?早餐的时候,能不能吃个青稞面包?但经过调研,这几个方向都不成立。比如青稞加到面包里,如果加多了口感不好,比较硬,如果加少了,主打健康的青稞产品就让人觉得是“伪健康”。他们果断放弃了。

那到底什么场景适合青稞呢?林玉兰同学组织了一场青稞美食活动,同学们可以开各种脑洞,用青稞做一道创新食品。

有一位同学用青稞和银耳做了一道饭后甜点,收获了最多好评。大家一商量,不如就用青稞和更有营养价值的金耳搭配,作为人们日常三餐之外的“第四餐”。

这一下,用户的场景就比以前丰富了,可以是做营养健康礼品,可以做上班族下午的零食。同组的陈盈盈同学是一位跑团教练,她带着产品让喜欢跑步的朋友们尝试,获得一致好评,那么未来,青稞金耳还能作为长跑爱好者的营养补品。

在毕设汇报当天,成都校区2组的同学们带来了他们的产品,首批产品主打礼盒装,一盒六碗青稞金耳羹。

未来,他们会再开发出一版量贩装,把包装的费用降低,偏向实惠和日常。目前,他们已经谈好了成都伊藤洋华堂、SKP等超市的合作,预计会在12月上线。

一个产品或者品类的增长,往往不是被技术革新驱动的,而是从用户场景出发,从单一场景细分到多个场景,找到触发用户情绪的界面,最终创造一个真实的需求。03

引入外部视角

打破思维惯性

接下来,我要推荐第三个创新的路径:引入外部视角,打破思维惯性。

上海校区2班3组同学的项目,是为组内的君嘉同学寻找面包店的新模式。

君嘉同学曾经在山东青岛开了一家经营法式甜点的烘焙店,但这家店在去年倒闭,还亏了80万。

她自己总结这次失败的开店经历,有两点,一是定价偏高,单价在25元到30元之间,在青岛市场竞争力不够。第二,用户群体太小众,大家对法式甜点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不太高。

这一次毕设,同组的同学们就想为她找到一个面包店新模式。3组其他同学没有烘焙行业的,但恰恰是跨界的群策群力,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比如,有选址经验的同学,建议不要再把面包房开在商业中心,而是开到亲民的社区,做一家社区面包店。

还有,同组的马江龙同学从事品牌营销行业多年,他告诉君嘉,即使是一个面包价格标签的摆放都会影响面包销量。在进店门口放价格偏低的面包,把5块钱面包的标志让顾客一进门就看到,更能激起他们往下看商品的欲望。相反,如果你在门口放高客单价产品,顾客一进门对高价格的印象也会让他有一种抵触心理。

还有王睿智同学,他自己做社区生鲜配送,在做毕设时,睿智同学就向他的家庭用户调研,发放问卷、访谈对话。他发现,在一个家庭中,大家真正在意的,是面包成分是不是更纯粹、配料表中的配料新不新鲜。

还有些家庭用户会希望面包是可以送货上门的,对他们来说这既方便,又能说明面包的新鲜度。所以在设计产品时,他提出,君嘉的面包店,要把“健康”“无添加”这个标签打出去,成为用户选择购买的理由。

再比如,苏瑞敏、江红霞等几位同学,在线下调研面包店时,通过观察访问进店消费者,发现了面包消费者的两个真实需求,一个是家庭早餐,让职场妈妈早上多睡半小时。一个是孩子们放学后的健康零食。这都是未来可以切入的消费场景。现在,这个毕业设计项目的成果已经成为君嘉同学新社区面包店的商业计划书。

最后,我要分享的毕业设计项目来自北京校区1班4组,这个项目有些特别,同学们选择的不是一个商业项目,而是一次禅修体验。

他们一起去到河北省张家口张北县的万佛寺,11个人,像小时候上学一样,把手机上交,围坐一圈,在诵经、冥想中静下心来,安静地聆听自己的呼吸。

在这次体验结束后,4组同学成立了一个禅修俱乐部,带着北京校区的其他同学们,一起在线下体验了两次禅修的魅力。这个项目在班级评选中获得了第一名,大家有共鸣,我一点也不意外。

个人的成长无非两种,向外求和向内求。我们在现实世界里努力成事,这是一生卸不掉的责任。但与此同时,还有一种创新或者叫刷新,是从自身而来,在一群人中觉察自己,不断地丰富跟自己相处的经验,找到自己内心最向往的生活方式。

以上,是我分享给你高研院实干家同学带给我的启发。

在得到高研院,我们一直强调,一个人在认知上要有多元思维模型,一个认知的缺角需要依靠其他认知模型来弥补。

创新需要在协作网络中完成加速,在人才的热带雨林中激发更多的可能性。

在这里,我诚挚地邀请你加入第16期得到高研院的学习,收获一群优秀的实干家伙伴,一起成就不同凡响的未来!


本文链接:http://www.xiangbuer.com/xiangmusiweikuozhan/7248.html 转载需授权!

网友评论

了解项不二VIP会员特权
热门标签

猜你还喜欢这些...

分享

复制链接
添加QQ好友联系
QQ:190188850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wechat
扫描加客服微信,随时随地掌握最新项目!

admin@xiangbuer.com

发送邮件
点击发送邮件!
手机扫一扫访问项不二手机版!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