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鼓励他做擅长的事
前两天深夜,朋友给我打电话诉苦。他说,最近公司一直有裁员的风声。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兢兢业业干了快10年,居然也会出现在裁员名单上。他无法接受,几近崩溃。可和他深入一聊,我才发现,他被裁掉几乎是意料之中的事。这些年,他的工作永远只负责一小节,属于闭着眼睛都能做出来的程度。知识早已更新迭代,他还是墨守成规。既没有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又没有为公司做出业绩。等他情绪平复以后,我劝他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学一点新东西,或者可以尝试新领域。朋友长叹一口气说:“现在再学会不会太晚了,而且我除了敲代码什么都不会啊。”看过一句话,深有感触:“人生没有不变的优势,过去成就你的,现在可能会毁掉你。”这个时代变化很快,快到你曾经耗费时力积累的经验,时效性会越来越短,受用面会越来越窄。一个人,如果只做擅长的事情,等待他的,只有被生活的列车远远抛在后面。
没有一劳永逸的工作。
这世上,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工作,更没有哪一个职业是常青的。动作娴熟的收银员,可能会被智能扫码取代;拥有多年驾龄的老司机,地图储备也敌不过手机导航。有的人看似工作了二三十年,实际上经验并没有与时俱进,只不过把一件事情机械地重复了无数遍。当一个人的技能被固化,只能匹配本岗位,他的价值就会越来越低。前段时间,清华大学50岁副教授被辞退的事情在网上引发了热议。这位副教授2012年入职清华,跟学校签订了十年合同。因为没有达到规定的科研发表,合同到期后,学校不再跟他续签。他不甘心,在网上写了多篇文章。声称自己工作勤恳,在教书育人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学校不能只看发表成果。事件曝光后,众说纷纭。其中,有位网友的评论引发许多人点赞:“四、五十岁应该是科研的黄金年龄。在清华这样的高等学府工作近十年,竟然没有一个科研项目,确实应该反思。”如果再深一层想,辞退的原因也许不只是没有科研成果,而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以及毫无紧迫感的工作状态。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很容易让人陷入“能力陷阱”。总是不断强化自己擅长的事,导致自己只会单一的技能;其它的能力越来越弱,以至于跟不上瞬息多变的时代要求。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未来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仍然沿用旧的逻辑去应对。”不要妄想沿着旧轨迹找到新大陆,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你之前所有的投入也许会前功尽弃。人的能动力就像弹簧,击一下才会反弹,否则只会萎缩生锈。习惯于做擅长的事,会让人心安理得地在原地踏步。瓦解深度工作的能力,扼杀继续学习的热情。随着年岁的增长,能量一点点被消耗殆尽,道路只会越走越窄,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给自己多一个Plan B。
网上看过一个提问:“该不该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有个高赞的回答让我无比赞同:“搏一搏,你才会有更多的选择,才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没准儿你不是不擅长,而是没有去发掘。”接触没有做过的事情,见识没有看过的风景。会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技能。新东方就是如此。当时,很多耳熟能详的机构,在时代的浪潮下,或一蹶不振,或就此消失。新东方没有坐以待毙,在经过半年的实践后大胆尝试,终于摸索出一条独特的直播方式,东方甄选也因此爆火出圈。直播间里,教师们侃侃而谈: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到世界地理课,再到中英文自由切换,可谓信手拈来。董宇辉更是以娓娓道来的语气寓教于乐,将传统文化与生活哲理融会贯通,把人间烟火说得如诗如画。他并不向其他人一样催促下单,而是在深夜聊奋斗的不易,聊生活的感悟。让很多人恍惚以为听课是主要的,买东西才是附加的。这种方式颠覆了以往的带货模式,满足了用户求知的欲望,自然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爆火后的董宇辉曾感叹过:“人总喜欢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这是人的本能;因为我们都需要成就感不断地反馈与激励。但一个人能耐着性子做不擅长的事情,才是本事。”一个人做擅长的事的确会上瘾,去做不擅长的事,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成长。
很多时候你认为的“不擅长”,只不过是自我设限的框架,羁绊了前行的步伐。人生不会因为多做一件事变得拥堵,反而会拓宽生命的维度,制造一个机遇。当你打开格局,多元化地尝试,会发现原来自己还有很多可迁移能力。接纳新鲜事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它会让你原有的技能锦上添花。坚持不懈地去探求,给自己多一个Plan B,生活也会在转角处给你不期而遇的惊喜。
世事如棋局,你不破局,就要出局。
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做“花盆效应”:花盆里的花,每天都享受着盆里的养分,表面看起来有利于生长,实际上一遇到风雨就不堪一击。人也是如此,在温室中待久了,就会丧失进取和抗挫的本领。不惧风雨,谋求改变,才不会困囿在被他人安排好的“花盆”之中。那么,在这个“善变”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突围,不妨尝试几个方法:1. 主动输入 《异类》一书中说到:“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若要持续输出,就要有充足的输入。张一鸣曾说过一个故事。他有一个前同事,大家都觉得那个同事不算特别聪明,就让他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但他从不为工作划定界限,只要有机会承担的事情,他总是尽可能地去做好,得到了很多锻炼。下班之后,还会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每天都学习到很晚。现如今,他已经是一家市值超十亿美金公司的副总裁了。主动输入,勇于尝试,在实际操作中积极融合,是更新迭代综合实力的捷径,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蜕变。2. 定期复盘亚马逊创始人索罗斯,有写日记的习惯,他会把每一个决策都记录下来。等一笔投资结束后,他都会不断回看自己的记录,结合市场的各方演变情况,总结得失。这让他的很多计划都能稳操胜券。有人说:“一个人真正得到提升,是在他的总结和复盘部分。”别着急赶路,先停下提提自己的鞋。定期复盘总结,会让我们少摔跟头,少走弯路。给自己一些消化的时间,提高元认知,看到症结所在,完善自身的不足。一旦解锁了做事技巧,一切便会事半功倍。3. 敢于破局行走人世间,总要面对不同的困局。世事如棋局,你不破局,就要出局。摈弃循规蹈矩的理念,打破固有的习惯。另辟蹊径,才能从危机中发现转机,拓展出更多的可能性。
为人生创造更多的选择和契机。
有句话说得好:“你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够雨下无忧。”不要止步于眼前的成绩,要有走一步定十局的格局,才能决胜千里。真正的聪明人,都是倒逼自己的高手。居安思危,多掌握一门安身立命的本领,在面对大风大浪时,就能从容洒脱地纵情起舞。
本文链接:http://www.xiangbuer.com/xiangmusiweikuozhan/7358.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