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最不想告诉你的7个“富人思维”。
《脑袋主导金袋》中有一句刻骨铭心的言辞:“贫穷是一种思想障碍,而不是一种经济状态;富人最大的资产不是他账户上的数字,而是他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这句话深刻地指出,我们的真正困扰并非财务,而是思维的桎梏。
在此认知下,聚宝认为以下7种“富人思维”将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内心财富的大门。
1、情绪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曾在华盛顿大学演讲,一名学生问:“你们是怎么做到比上帝还要富有的?”
巴菲特淡定回应:“答案很简单,成功与智商无关,关键在于理智。”
比尔·盖茨附和:“我非常赞同巴菲特的观点,掌控情绪的能力,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成功。”
观察不难发现,越是厉害的人,往往越懂得控制情绪。
或许你也有类似的经历:
遇到蛮横无理的客户,情绪一上头就出言顶撞,结果搞砸了合作;
接到一项任务就开始唉声叹气,还没开始干,就背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作家胡夫兰德曾言:世上一切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功败垂成的,往往是过度的情绪。
真正聪明的人秉持事在人先的原则,遇事先处理事情,再处理情绪。
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格局。
2、社交
在《百家讲坛》里,有个赵玉平老师提出的问题颇有深意:
一只鹤站在鸡群中,究竟是鹤难受还是那帮鸡更憋屈?
有人说,鹤混迹鸡群,是个降维打击。鹤才不会感到不适,只是那帮鸡在它面前丧失了底气。
然而,赵老师却直言不讳:鹤立鸡群,最后只有两种结局,要么被鸡群逼死,要么被同化成鸡。
这两种观点,实际上也是贫富差异在社交上的体现。
社交圈有着强大的同化效应,但很多人却对此视而不见。
往下沉湎于庸俗的社交,或许能迎来短暂的优越感,然而这也代表着永远沉溺于鸡群之中。
而选择与高手交往,或许初期会受到抨击,但最终获益的必然是自己。
就如犹太圣典《塔木德》所言:就算身处贫穷,也要立足于富人之间。
所以说,是时候想想,是要做那只不被理解的鹤,还是永远困于平庸的鸡群。
3、工作
《经济学人》最近搞了个调查,发现了一个颇有趣的现象:
最近三十年,中产和穷人的工作时间锐减,反观那帮精英和富翁,工作时间却是节节攀升。
超过半数的亿万富翁,每周工作时间都超过了65个小时。
这其中的原因有两个:
穷人更看重时间产出比,觉得工作就是在卖时间。
要是收益不划算,上班就成了混时间,下班就想躺平,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反抗方式。
而富人则心知肚明,工作的实质是在创造价值。
不停地在工作中锤炼自我,日积月累,自然而然地带来更多的收入。
有个经济学教授薛兆丰说的一句挺有意思:“人,永远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
当你开始把工作当成自家的事业,你现在每一分钟的努力,都是在给自己未来的价值涨涨涨。
4、理财
看过一个数据统计,挺打击人心的:
在美国,中了彩票的人,破产率高达75%。每年12个中奖的人里,就有9个会身临破产的边缘。
很多头奖得主,在中奖后不到五年,就因为挥霍无度再度陷入赤贫。
这表明一个道理:不懂得理财的人,迟早会被金钱扔在一边。
同样的一笔钱,不同的运用方式,结果简直天壤之别。
你愿意用来投资学习,那会增值你的能力;你投资理财,那会积累你的财富。
但如果你只会吃喝玩乐,沉迷于放纵的欲望,最后的结局就是你把自己和财富一起挥霍了。
社会研究专家托马斯·斯坦利曾搜集过北美千万富翁的资料,研究他们的背景和致富过程。
结果发现:有钱人更善于玩转金钱。
会挣钱是一种能力,而真本事在于如何精明地管理金钱。
5、行动
在《不做金钱的奴隶》中,作家马银春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曾经有一对兄弟,同时看准了鞋子这个商机,决定各自创办一家鞋厂。
哥哥毫不犹豫,立即找来师傅工人,购置机器和原材料,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产品就投放市场了。
而弟弟却犹豫不决:市面上鞋厂那么多,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如果一旦失败,如何填补亏空?
他犹豫观望的时候,哥哥的销路堵塞、资金周转不灵时,他还暗自庆幸;
而当哥哥开辟了销路,赚得盆满钵满时,他又懊悔不已。
最终,哥哥在全国建立起了强大的销售网络,而弟弟却依旧原地打转。
《黑天鹅》中有句深有启示的话:挡在你面前的,其实只有你自己。
思考问题固然重要,但真正的答案只有在行动中才会显现。
6、欲望
看过一个关于延迟满足的表述,觉得挺有趣的。
拖延满足感,并不是为了摒弃对舒适的追求,而是重新编排了人生幸福和苦闷的先后顺序:
首先,勇敢面对问题,感受其中的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尝到更大的幸福。这才是一种实际可行的生活方式。
低级欲望需要放纵,而高级欲望则需要煎熬。
奇妙的是,越是富有的人群,越懂得克制对享乐的渴望。
当别人陷入剧迷、游戏迷的时候,他们可能正在埋头阅读、关注时事;
在别人为了派对而彻夜不眠时,他们可能正在努力学习最新的财富理念。
欲望,其实是一种人为的贫困。
你的欲望停留在哪个级别,你的财富就停留在哪个高度。
7、坚持
一张足够薄的0.04毫米普通纸,如果被反复对折64次,大概有多高呢?
很多人可能会想,这么薄的纸,折个十几二十米应该就极限了吧?
但如果你仔细算一下,你会发现,这纸的高度竟然是166020696万公里,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才38.4万公里。
这就是复利的神奇力量。
懂得利用复利思维的人,会把当下的价值和未来的复利结合起来,去做那些长期而明智的事。
比如说读书,李笑来在新东方当了7年的英语老师,每天坚持看书2小时。然后,他出书、开专栏,分享所学知识,短短5个月就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收入。
再比如健康,"硬核大爷"张全通从31岁开始,每天慢跑2公里,游泳半小时,整整坚持了49年。如今80岁的他,不仅容貌身材比同龄人年轻,精神力和记忆力也遥遥领先。
生活中,我们总想要追求速成和瞬间的成果,最好今天付出了努力,明天就看到了结果。
但没有积累的量,又怎么能有飞跃的质?
有些事情,或许一两天看不到成果,但长时间坚持下去,它必然会为你带来丰厚的回报。
作家曾驿翔说得太直白了:穷人穷口袋,富人富脑袋。
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不是钱包没钱,而是脑袋一片空白。
学会像富人一样思考,培养富人的思维习惯,这才是通向富足生活的大门。
本文链接:http://www.xiangbuer.com/xiangmusiweikuozhan/8946.html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