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天道三忌,有一个,基本就废了
白岩松当年得了抑郁症,5年治疗持久战,3次想不开,最终被曾国藩的一句话点醒,走出心魔,治疗得以康复。
到底是什么话这么神奇?
这句话就来源曾国藩写给他九弟的家书。他在信上说:“吾尝言‘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貳’。即与他人交际,亦须略省己之不是。”
因此,所谓天道三忌,是说一个人如果一味取巧耍滑,自满傲慢,待人不诚对事不专,这样的人迟早被上天厌弃。
顺天得福,逆天得祸。天道三忌,我们应该时刻谨记,身体力行,这辈子才能规避祸患,有所成就。
01
天道忌巧
曾国藩是个苯人,笨是他人生的底色。他一生做的事情,几乎没有一件讨巧的。
他读书,笨到练小偷都看不下去,但笨方法打通了科举;
他带兵打仗笨,同僚左宗棠忍不住出言讥讽,但平定太平军叛乱;
他不懂谋略,寡言少语,被京中大臣一致公认不及政敌何桂清,但最终凭实力收拾了何党集团。具体可见《曾国藩:笨,才是人生真正的礼物 |百部名人传记 003》
除此之外,曾国藩在选人用人上,也不讲究巧,他的原则“选士人领山农”。
“选士人”,就是军官都要用没有打仗经验的读书人,而不用那些有经验的国家军队的军官。
招收军队,曾国藩有一个原则,也绝对不收当过兵的人,不收退伍军人。主要收纯朴的农民,而且是山农。
这样的军队,都是没有打仗的经验,也没有领兵经验的。一切从0到1建立自己的军队。
天道忌巧,曾国藩就半点巧劲都没用。但建立起来的湘军却战斗力非凡,稳打稳扎平定天下。
“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
在和下属相处的过程,曾国藩也半点不讲心机,不讨巧。例如他和李鸿章的故事。
曾国藩治军规矩严,他每天早起,军队每天必须早起吃饭。
李鸿章初到军营之时,为了能睡个懒觉,他就谎称自己头疼,不能起来吃早饭。
曾国藩知道他在偷懒耍滑,不是像孔子说弟子宰与那样:“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而是三番五次的派人去“请”,就说:“你不起来,大家就在等,都还没吃”。
李鸿章无法,只好穿好衣服,踉踉跄跄的赶至营中吃早餐。曾国藩一言不发。至饭后才劝勉说,我们军队最看重一个“诚”字,以后你不想吃早饭,你也不用说生病了。
也就这样,曾国藩没有巧劲,却网尽天下英才到其麾下,以一介书生转身中流砥柱名将,力挽狂澜于未倒。
02
天道忌盈
曾国藩一开始,并不谦逊。尤其是中进士,入京为官时,可谓未知天高地厚,顾盼自雄,睥睨一世,以为天下无敌。
他离家进京的时候,曾请求祖父曾玉屏给他两句嘱咐,祖父说:
“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的才是好的……尔若不傲,更好全了。”
就是说你是有才能的,做官肯定是有前途的,你要是把身上这个傲气的毛病改了,就更好了。
可惜,曾国藩当时并不以为意。
真正让曾国藩意识到,凡事要留有余地,不能富贵名利双收,保持“不盈”状态的,是他第二次复出,曾氏一族平定太平天国之后。
这个时候,慈禧太后给他九弟曾国荃谕令,准备清算他的“经济”问题,借此敲打曾国藩。曾国藩精通易理,深谙:“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因此,曾国藩极其清醒冷静,一方面给其弟写信,“天道忌盈,我赞同‘花未全开月未圆’。”劝其弟辞职返乡,另一面主动裁撤湘军。
(话说,开篇说治愈白岩松的那句话,就是“花未全开月未圆。”)
曾国藩自裁近10万湘军,其九弟回乡闲居。能够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像曾国藩这样恰如其分地完成这种转变的事例极少,而身败名裂、兔死狗烹者不绝于书。
而曾国藩,他做到了。
03
天道忌贰
曾国藩在日记中说:“贰者,多猜疑也,不忠诚也,无恒心也。”
做事不专一没有恒心;不忠诚,有不臣之心,都属于贰之列。
先说不忠诚。
曾国藩当时击破太平天国,据史载手中湘军已有12万之众,况且战斗力扎实强劲,而当时清皇朝的军队不过8万,且是打不退太平天国的士气低迷的绿营军。
有谋士进言,请曾国藩效仿当年宋高祖赵匡胤挥师北上,黄袍加身,自立为皇。曾国藩当即回绝,一生只愿称臣,对对国家绝无二心。
其次对事专一。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曾国藩给其四弟写信,教导做事要专一。
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咸丰八年,他给儿子写信:“少时作字,不能临摹一家之体,遂致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近岁在军,因作字太钝,废搁殊多,三耻也。”
曾国藩习字,东学一个帖,西学一个帖,最终写字又丑又慢,成为他的羞耻之处。所以他告诫儿子习字,一定只临摹一个人的,专一学透。
曾国藩读书也非常专一,一本没有读完,绝不读下一本。
曾国藩总结不专一就像挖很多井,但没有水喝,“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再说有恒心。
曾国藩说:“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道光二十四年,曾国藩写信给他弟弟,说早几年,曾国藩做事情也是非常没有恒心,最近才略略转好。每天临帖,读书,记日课等。
其实,记日记是曾国藩做得最有恒心的事情。我们翻开《曾国藩全集》中的日记部分,会发现现存的曾国藩日记,起自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初一日。
到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也就是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离世前一天,依然记日记。他几乎把这个习惯坚持了一生。(刚开始时有断更日记的情况)
凭着平淡无奇的记日记,曾国藩中人之质,成为“立言立功立德”之圣人。
曾国藩说:“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勤而有恒,则无事不成。”
写在最后
宫玉振在《曾国藩领导力十二讲》说:“曾国藩是一个悟透了中国文化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还特别善于总结。”
他总结的东西往往很通俗,但是很深刻,很耐人寻味。
李鸿章说,曾国藩说一个字,他就可以终身遵行不背。
曾国藩根据一生经验总结的天道三忌,忌巧,忌盈,忌贰,一直被有识之士奉为圭皋,当做人生的金科玉律。
反之,不少普通人,背天道而行,求巧,求满,存贰,一生营营碌碌,锁死在底层,百转千回为得翻身,这岂不叫人感到遗憾?
天道三忌,谨记,则美好的人生不被废!
本文链接:https://www.xiangbuer.com/xiangmusiweikuozhan/11680.html 转载需授权!